首 页 新闻中心 崮乡探奇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画说崮乡 岱崮地貌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宗教信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行业之窗 崮乡春秋 崮乡小荷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人物 
于凤军和他三个“大胆的决定”
 

——岱崮农村公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剪影之一

    崮文化网讯 题记:天然具备沂蒙老区人民迎难而上、敢想敢干精神的于凤军,抓住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毅然投身于改革创业的热潮中。在不同的创业阶段,他和他三个“大胆的决定”,源于农村内外部交通环境的逐步改善,映射的则是新时期农村农业正在经历着的可喜的变革。

    “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这是清代《蒙阴县志》对岱崮镇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的描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要想富,先修路”的号召席卷全国,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农村道路建设犹如一股春风,吹散了岱崮“闭塞落后”的标签。

    早在1984年,原山东省省长李昌安在临沂考察扶贫工作时,亲眼目睹了沂蒙革命老区乡亲们“出门就要翻山越岭,种地靠肩挑背抗,田里运车粪都困难”,提出群众脱贫的首要问题是修一条连接沂源、蒙阴、费县、苍山四县的南北大通道,也就是今天的沂蒙公路。由于地形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直到l991年4月,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沂蒙公路终于开工修建,历时3年建成通车。沂蒙公路临沂段全长163.7公里,北起蒙阴县岱崮镇井旺庄社区,南至苍山县向城镇,跨越整个蒙山山脉大小山头420座,穿越深沟河流530条,联通了蒙阴、费县、兰陵等3个县27个乡镇76个行政村,直接受益群众超过100万人。岱崮镇井旺庄村的村民于凤军就是其中之一。

    1993年,于凤军还是岱崮供销社的一名员工,负责农资、果品及农副产品等经营业务。对于沂蒙公路的建成通车,于凤军就跟大多数崮乡老百姓一样——“关注而高兴,但没想到会跟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1997年,全国供销体制改革,在那个人人争当商海弄潮儿的时代,于凤军做出了人生中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下海。

    在于凤军看来,往日不比今时,以沂蒙公路修建为代表的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打通了沂蒙山区的交通动脉,也为沂蒙人民修筑出了致富之路,不论是多年的农资经营工作经验,还是周围老百姓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无一不在印证着这点。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喝水。沂蒙公路这条交通大动脉就在家门口,跳出体制的于凤军干起了老本行,他承包了岱崮供销社井旺庄综合经营部,为农民提供农资和日用品,收购季节帮助农民销售果品。

    在岱崮镇这个蒙阴县最北端的“中华蜜桃第一镇”,桃树果树漫山遍野,这是地里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果树则是当地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当地生产生活环境闭塞守旧多年,因为缺少技术,管理粗放,导致果品品种老化,果品质量差,质量不稳定,再加上消息不灵,销路不畅等,果品买不上好价钱,种果园跟种庄稼差距不大,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果农生产搞不好,果品经营也挣不到钱,果农无钱,经营部的农资卖不上量,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于凤军意识到,经营部和果农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必须想尽办法帮助果农发展生产,一要大力宣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果品产量、质量,二要帮助果农寻找销路,打开市场。门前就是平坦宽阔的沂蒙公路,于凤军寻思着,路在这里,用不起来跟没有路有什么区别?技术要从路上引进来,品牌要从路上打出去。

    2002年,沂蒙公路建成十年后,于凤军做出了他人生中第二个大胆的决定:联合50户种植大户,成立了蒙阴县旺庄果品专业合作社,将零星分散、各自为战的果农集中到了一起,形成规模化管理。

    受益于沂蒙公路的建成,于凤军能够将他的果品带出山区,远赴江浙洽谈客户,而不会像以前一样连本乡镇都没走出去,车上的果子就因为颠簸而坏掉;受益于沂蒙公路的建成,于凤军能够将山东省农科院的专家请到村里,实地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而不会像以前一样因为道路崎岖难走,专家来一次就再也不来了;受益于沂蒙公路的建成,远道而来的客商越来越多,果农们坐在家门口就能够把果子换成票子,而不会像以前一样因为没有销路只能眼睁睁看着成筐的果品烂掉。

    合作社了成效,加入的社员也越来越多,2007年,于凤军做出了人生中第三个大胆的决定:建立蜜桃示范园,修筑环山生产路。不同于辞职和建立合作社时获得的支持,他的这次决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很多外人不理解,一些社员不支持,甚至连家里人都劝他打消念头。有人给他列了一个问题清单:钱谁出?地怎么赔?工程怎么干?养护谁来管?于凤军心里也有笔账:合作社几年的发展,营销的路子慢慢打开了,但果农的生产条件依然恶劣。地里没有路,机械进不去,管理运输都靠小推车,一下雨就成了沼泽地,一不小心就会人仰车翻,别说采摘运输成本降不下来,连生产安全都保证不了。修路需要钱,于凤军去对接项目;征地有不同意的,于凤军就从自家带头征;工程艰巨,养护难管,于凤军就挨家挨户做工作,社员出工出力,划片管理,人人都是养护员。

    从2008年开始,合作社在山东省供销社的支持下,对基地内的1000多亩果园进行了生产道路修整、硬化,并建设了自流灌溉系统,配套安装了频振式荧光灭虫系统,基地内的农户在树下开水龙头就能灌溉果树,晚上开开杀虫灯就能灭虫,丰收季节车辆可以开到田间地头运输水果,大大方便了农户。于凤军又算了一笔账:通过修筑基地生产道路,每亩每年节约的油料、灌溉耗材、农药合计约2000元,等于每年变相增收近200万元。收获实实在在,利润结结实实,不论是讨论征地,还是负责养护,周边的村民们从反对到支持,从观望到主动要求参与,修出的不仅是发展致富的道路,更是凝心聚力的道路。

    岱崮的清晨清寒沁骨,于凤军已经出现在旺庄合作社厂区。他每天出入沂蒙公路,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就如同他和他的合作社这些年走过的路,就如同沂蒙老区人民这些年走过的路。2017年,旺庄合作社的果品储存和销售量达到了8000万吨,销售额过2亿元,社员达到700户。于凤军认为这不是他自己的功劳,甚至不仅是合作社的功劳。他觉得需要感谢的人很多,这种谢意,他通过公益服务兑现,除了在企业用工、公益帮扶上尽可能向弱势群体倾斜外,2016年,合作社主动与扶贫部门对接,为周边34户贫困户提供了生产物资和生产技术帮扶。

    对于于凤军和他的合作社而言,农村公路是个美好故事的开端,而现在,他们正在这条有故事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路通开了,心就打开了。远道的客商带走了本地的优质果品,带来了外面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那些水嫩的蜜桃、鲜亮的苹果、油光的板栗,裹挟着崮乡的美誉飞向东西南北,好奇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向淳朴的沂蒙人民展示着外面的世界。(张宁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