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崮乡探奇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画说崮乡 岱崮地貌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宗教信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行业之窗 崮乡春秋 崮乡小荷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风情 
文化之长廊,桃花儿朵朵开
 

◇冯云香

   

    何人妙笔点丹青,枝枝含醉笑东风。
    渔人已去舟已远,空留溪水浮落英。

    偶然翻书,发现了以上文字。显然,这不仅是一首七言绝句,更是一个谜语的谜面。相信大家不难猜出,它的谜底是桃花。如果把文化比作一条雕花的长廊,那么桃花必是里面最娇艳的元素和符号。自古以来桃花就被人们赋予了特别的内涵,它永远是娇艳和美丽的代名词。多少文人墨客吟诵过它;多少诗词曲赋歌咏过它;多少画家和雕刻家描绘和刻画过它?人们总用爱用桃红柳绿来形容春天的美好;人们总爱用十里桃花来形容和象征爱情的浪漫;人们总爱把妙龄少女比作春三月的桃花。可见,桃花以其特别的形色与气质装扮了春天,也妖娆着中国的文化之长廊。

    桃花之美,名誉千古、世代流芳。《诗经》里有它的芳馨的容颜,《楚辞》里有它的俏丽的仪容,汉大赋里有它嫣然的巧笑,唐诗宋词里有它顾盼的眼波。晋代有田园诗巨星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明代有著名画家和风流才子唐寅的名园桃花坞,清代有著名戏曲孔尚任先生的剧本《桃花扇》。又可见,桃花作为一个鲜艳的文化符号,内敛而旖旎地盛开于文化之长廊中,朵朵艳丽而芬芳。

    第一朵儿:桃花与春天,十里春风因为你

    桃花是春天的花神,是春天最青睐的女儿。上天以十里春风相赠,吹红了它娇美的粉面。令它妩媚了自古以来所有的春天,让它缤纷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三月。当春风十里,吹开了第一朵桃花,那次第便是春回大地,春满人间了。真是桃花一开,美艳动天下啊!再次第,那春天所有的繁华与葱茏便都粉墨登场了。相对于姹紫嫣红、流光溢彩、繁花似锦的春天,桃花以其单薄的身形、粉嫩的脸庞与婀娜的身姿令人思慕与赞美。谁人不喜十里桃花的风景呢,谁人不爱桃花十里的风情呢?

    雍容的牡丹比不上桃花的艳丽,典丽的芍药不如桃花的妖娆。桃花美丽芬芳却从不挑剔环境,不管河畔、高岗还是山坡与沟渠,只要有阳光雨露的滋润,它都能开得如烟似霞、如云似雾。王公贵族欣赏她,平民百姓喜欢她。文人骚客为之赋诗填词,农人除草施肥培育它。

    在古代,红男绿女们游赏桃花,文人墨客们以诗会友,互赠桃花诗。诗仙李白不就写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吗?就连天上的神仙也对桃花宠爱有加,不是传说天上的西王母有一座蟠桃园吗?她不是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蟠桃盛会吗?可见世人和仙家对桃花的推崇。今人又何尝不是呢?每年的春天,各地都会在桃花将开未开之时,举办桃花节,万千人流游赏于漫山遍野的桃花林中,聚会、赶集、开庙会、唱大戏等。

    又曾经,有多少个大雪纷飞的严寒的日子里,我们期待过十里桃花的情形?桃花总是在寂寞和寒凉的日子里,带给人们无限的憧憬和希冀。哪个少年和姑娘不曾做过桃花的美梦?谁人不曾幻想着,也践行着与心爱的人牵手桃花林,感受落英缤纷的浪漫呢?

    第二朵儿:桃花与姻缘,离爱情和婚姻最近的花

    《诗经·蒹葭》中有这样的爱情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以有人说蒹葭是离爱情最近的草。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诗经·桃夭》中的一句,《诗经·桃夭》不仅是写爱情的诗歌,而且也是写婚姻的姻缘诗。全诗是这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歌的大体意思是:桃花开得多么鲜艳啊,像天边的烟云与霞光,年轻的姑娘就要出嫁了。她的成家,一定会给家庭(婆家)带来祥瑞。桃花开得多么鲜艳啊,小桃子一定果实累累,长得很繁盛,姑娘就要出嫁了。她的成家,一定会令家庭安乐无忧。桃花开得多么鲜艳啊,满树的桃叶多么茂密葱绿啊,年轻的姑娘就要成家了。她的成家,一定会带给家庭和睦与欢乐。所以,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描写桃花的诗歌,同时也是一首祝贺年轻女子出嫁成家的诗歌。

    在这首诗歌中,不但用开得茂盛的桃花来表现时节,而且用娇艳繁茂的桃花来映衬年轻貌美的新嫁娘。同时也用累累果实象征家族的兴盛。在这里,桃花与女子相得益彰,展现了善良美丽女子对一个家庭的作用。如此看来,桃花难道不是是离爱情和婚姻最近的花吗?

    第三朵儿:桃花与向往,理想之境桃花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写照。他的这种悠闲生活状态来源于他对官场以及市井“车马喧”生活的放弃。因为封建氏族制度的不平等,他厌倦了官场的黑暗,所以选择了辞官归隐田园,做一个“晨起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平凡农夫。但其自由欢愉田园生活的背后也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愤恨。

    年轻时的陶渊明也曾胸怀“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期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偏安一隅。而统治阶级也是生活荒淫且互相倾轧,军阀之间也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对百姓进行盘剥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空怀一腔抱负却无法施展。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地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的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时常自然流露出一些不满与愤懑的情绪。当这些不满情绪积聚时,他就用秀美的笔构建了一个理想之境——桃花源。

  陶渊明构想的桃花源以“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为屏障,隐在一山的小口之中。文曰山之小口:“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继而向里则:“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在这里,陶公不仅描绘了桃源优美的田园风光,更描绘出了一副桃源之中天人合一,其乐融融的社会生活画卷。

  在桃花源里没有等级,没有压迫、没有战乱、没有纷争、更没有饥饿,这不正是当时氏族制度不平等社会现实的反衬吗?在桃花源中,人人丰衣足食、各司其职、老有所终、幼有所养,这不正是当时人们良好的个人愿望之所在吗?在桃花源中,人们衣食无忧,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田园之间,村落之间,一切都那么和美,人们过得那么幸福,这是多么理想的生活之境啊!所以千百年来,桃花源已经成为了一个理想之地,一个人人向往的生活化的理想和理想化生活的境地。

  然而在文章的尾末,作者又巧妙地安排武陵渔人再访桃花源“未果”,而南阳刘子骥则落得一个“寻病终”的结局,直到最后无人问津,这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一个理想的境地,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是寻不到的,同时也增加了桃花源的神秘感。桃花源最终寻不见,也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惆怅和畅想,同时证明了在当时,桃花源只能是一个世外桃源。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沿用世外桃源,形容人们生活环境的美好。现如今,我们的祖国强大,处处青山碧水,十里桃花,谁能说我们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之中呢?世外桃源,这是桃花对于理想之境最大的艺术魅力吧?

    第四朵儿:桃花与女子,自古红颜多薄命

    桃花自古以来就被喻指女性的美丽和娇娆。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凡一个俏丽的女子,大多都是面如桃花,有着“灼灼其华”娇美面容,但面如桃花的女子,却未必有一个如桃花灿烂的人生,恰恰相反,很多时候这些女子却属于红颜多薄命的一类。

    比如在我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桃花扇》中,作者孔尚任就塑造了一位比较典型的红颜薄命却有很强正义感的李香君的形象。《桃花扇》的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明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期间邂逅了秦淮名歌姬李香君,二人双双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后来,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得知侯方域手头拮据,就暗送妆奁以拉拢,破坏改革派的活动,被李香君识破圈套退回礼物,因此他怀恨在心。当南明王朝建立后,阮大铖得势,因此趁机报复陷害侯方域,并强行将李香君许配他人,但李香君誓死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题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了一树桃花。后来南明灭亡,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找到李香君。然而此时,已经是“国已破,何为家?”最终二人撕破桃花扇,侯方域也出家学道。剧本通过这样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南明朝廷的昏庸和无能,同时热情讴歌了甘于和权奸作斗争的侯李的品格。在剧中,李香君不仅美丽聪慧,而且正直刚强,深明大义。她虽然红颜薄命却有着高尚的人格和爱国情操,是一个有气节有主见的光彩照人的形象。在这个剧本中,剧作家巧妙地利用桃花,塑造了一个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红颜女子的形象。

    说完了剧本李香君的形象,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桃花的渊源,从中去折射一下这位清代大家族小姐的红颜薄命。大家都知道,《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女娲娘娘补天时的一颗弃子,被两个道人点化为了一颗通灵宝玉,跟随贾府的贾宝玉历经了一场人世间的繁华和悲欢。而林黛玉在仙界之时,本为一株绛珠仙草,因为得到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因此化身大家闺秀来报恩,她报恩的对象自然是贾府里含通灵宝玉而生的贵公子二爷贾宝玉。因为得到神瑛侍者浇灌的灌愁海之水,所以黛玉要以一生的眼泪还他。因此石头上记载的故事情节就是:黛玉自幼丧母,在外祖母的贾府中长大,寄人篱下的身世和多愁善感的性格,注定了她的多病之躯。她和贾宝玉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互相爱慕,又时时因一些小事吵吵闹闹。小说借黛玉葬桃花之行说明黛玉是如何的多情和多愁。黛玉的葬花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通过这些诗句,可以感受全诗沉郁悲观的情调,这也正贴合人物的所思所想和性格特点。由此看来,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亦是把桃花作为一个文学道具,写活了一位多才多艺又尖锐敏感的林颦儿的形象。

   名著中的林黛玉聪慧美丽,却又弱不禁风,忧思成疾,最后当她得知宝玉被认定和赐婚的结婚对象是薛宝钗之时,她强撑着的一口气就再也提不起来了,因此她在悲伤和无望中走完了年轻的一生!如此,一个轻灵的生命,就如同一朵经历了“一年四季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桃花一样,最终在“桃花有意,流水无情”中香消玉殒。不得不说,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感人并挥之不去的悲情镜头,留给读者无限的惆怅、优思和疼惜!一朵桃花一样的生命,何苦这样悲观苦情地活着呢?在这部世界名著中,桃花将悲情女子红颜薄命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第五朵儿:桃花与辟邪,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们都熟悉宋·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这首诗里,不难看出桃的秘密:桃木可辟邪也!所以,桃符可以制伏像年一样的怪兽。换言之,把桃树枝带在身边就能保平安。

    事实上,桃符或者说桃都有自己的文化。曾经看过很多影视作品,其中不乏身上背着桃木剑斩妖除魔的仙人和道长。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桃木加工成工艺品,或佩戴,或装饰。比如做成桃木剑啦,桃木梳子啦,桃木如意啦,桃木寿星啦等等,以供人们观赏和求平安与吉祥。

    我们蒙阴就是中国的蜜桃之乡。当春天之时,所有的村庄都掩映在桃花形成的烟云里。到了夏秋,就是一片蜜桃的海洋,一辆辆大卡车载着蜜桃飞驰着奔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因为是蜜桃之乡,制作桃木工艺的材料应有尽有,所以桃木工艺品的加工也由手工逐渐转入了机器生产,大批的桃木工艺品也便输送到了全国各地。比如界牌乡就有一个蒙王桃木加工厂,那儿的桃木工艺品做工精细,品种多样,实为来蒙阴和蒙山旅游的绝好的纪念品。花上几十或者几百块,请上一件精致的桃木工艺品,既镇宅辟邪,又艺术观赏,何乐而不为呢?

    第六朵儿:桃花与情色,人面桃花相映红

    关于桃花诗,唐代著名诗人崔护有一首非常有名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的意境和故事情节都不难想象,写的是诗人游玩赏春,在一所盛开着鲜艳桃花的居所中,邂逅了一位美丽女子的故事。我们暂且把这位美丽的女子称为桃花女,那么诗人或者说诗歌之主人公与桃花女是什么关系呢?或者只是偶然邂逅多看了一眼,又或者是一见钟情,也或者为其它。总而言之,男女主人公去年相遇,留给男主人公无限美好的画面,今年男主人公又来寻桃花女,只可惜“人面不知何处去”了,这也够男主人公惆怅与读者遗憾的啦。

    当然我们无法确定男主人公就是带着对桃花女的思慕与渴望而来的,我们更无从定义他们二人是否是情人的关系。可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以至于今天的很多时候,人们又赋予了桃花以贬义的成分。比如有一种运气叫做桃花运;比如有一种新闻叫做桃色新闻,比如有一种事件叫做桃色事件。反正在现实生活中好像沾上“桃色”二字,就有了不合法和绯闻的成分,不得不说,这是对桃花的不公与亵渎。

    然而在今年播出的一部电视剧中,桃花又被赋予了一种凄婉、执着、悲怆又永恒的爱情滋味。这就是杨幂和赵又廷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可以说在这部剧作中,桃花荣幸地演绎了爱情的绝唱版。在十里桃林中,美丽的狐族上神白浅与天庭太子夜华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乐赏十里桃花林,醉饮桃花佳酿,谁人不羡慕?哪人不向往呢?

    第七朵儿:桃花与地名,最美好暖香的字眼

    其实,桃花作为春天最具象征性的花儿,只要沾上桃花二字的词语都特别美。凡是与桃花有关的地名,自然也是最美的地方,比如桃花岛,比如桃花渡,比如桃花屋,又比如桃花坞。

    关于桃花岛,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就在两部作品中写过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其中一部是《射雕英雄传》,另一部是《神雕侠侣》。小说所描述的桃花岛上有一位岛主,人称东邪黄药师,他有一位像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儿叫黄蓉,桃花岛优美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黄蓉美丽、善良和淳朴的品质,她与郭靖堪称一对神仙眷侣。这么经典的故事,想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可见桃花和美是密不可分的。

    曾经很喜欢桃花渡和桃花埠这样美好的字眼,在行船人必经的渡口,栽种几株桃花甚至是一片十里桃林,那该给出门漂泊和异乡求学的人带来几多的温暖和无限深情的回味呢?也许就是家乡渡口的那一片甚至是一树桃花,一定会唤起他们无限的乡愁,沿着桃花鲜艳暖香的花瓣,一定会引起他们诸多的乡思。
 
    其实读过和想过了很多带桃花的地名,最终还是觉得桃花坞是最好的,诗意而典故。桃花坞,历史上确有其地,今指苏州市桃花坞大街及其周边地区。唐诗人杜荀鹤曾作《桃花河》诗;宋范成大《阊门泛槎》诗有"桃坞论今昔"的句子。可见桃花坞名称由来以久。宋末元初曾居于桃花坞庆里的徐大焯在《烬余录》中详细描述了桃花坞的范围:"入阊门河而东,循能仁寺、章家河而北,过石塘桥出齐门,古皆称桃花河。河西北,皆桃坞地,广袤所至,赅大云乡全境。"

    桃花坞在历史上有多次兴废。最早时属农桑之地,到宋熙宁年间,梅宣义在此筑台冶园,柳堤花坞,称“五亩园”,又名“梅园”。绍圣年间,枢密章楶在五亩园南筑“桃花坞别墅”,占地七百亩。章氏子弟在此基础上又广辟池沼,建成一座庄园式园林,人称“章园”。《吴门表隐》誉其“园林第宅,卓冠一时。”梅、章两家为世交,梅宣义子梅采南、章楶子章咏华,仿效曲水流觞典故,将两园池塘打通,建双鱼放生池,一端通梅园的“双荷花池”,一端通章园的“千尺潭”。当时郡人多游于此赏花,一时鼎盛。

    宋末兵变,梅园、章园废圮不堪。元以后,桃花坞又屡有兴建。明弘治年间,著名画家唐寅用卖画所蓄,购章楶的桃花坞别墅,取名为“桃花庵”,并在四周植桃数亩,自号“桃花庵主”。年轻时的唐寅曾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乡试第一,但在会试时因被人所累而下狱。唐寅由此厌恶官场,鄙薄功名,从而放浪形骸,足迹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他曾治印一方,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晚年隐居桃花坞后,常与文人墨客聚饮。客去不问,醉便酣睡。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就有著名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由此可见其率真和随性达观的品行。

    清顺治初年,名医沈明生又购得此地,复建“桃花庵”等建筑以表追思,时人称为“唐家园”或“沈太翁园”。乾隆年间,僧禅林、道心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改为文昌阁。这就是历史上桃花坞地方的沿袭。

    写到这里,笔者望望窗外,漫天的雪花正在隆冬的天空飞舞,不仅想到一句话: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是啊,在最深的冬天里,春天不久就会重新醒来,那么距离桃花灼灼的日子还远吗?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