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崮乡探奇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画说崮乡 岱崮地貌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宗教信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行业之窗 崮乡春秋 崮乡小荷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文斋 
藏行随记
 

◇冯云香

    开首絮语,情韵悠扬

    我犹豫了很久,才提笔写下这篇藏行随记。因为我怕自己拙劣的笔功与苍白的语言无法描述我眼中所见的西藏的美,无论自然环境和风景,还是地域的风土与人文。没有去之前我只凭借自己有限的想象力,去勾勒雪域高原的神奇,去臆想蓝天白云的和谐相依,去想象草原牧民们生活的自由与惬意,去想象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对宗教是怀着一种怎样的膜拜心理,一生都走在朝圣的路上。当我去过之后,我想我是真的理解了。

    在旅途中我买了一本书:《天堂在左,西藏在右》,其卷首语这样写道:几乎每个人都愿意将西藏作为一生必去的目的地之一,更多去过的人,则开始了重回西藏的旅程。世界上很难找出一个像西藏这样的地方,在世界之巅尽情展现着自己的冰清玉洁,在冰清玉洁中又蕴含着一种神圣的炽热。虽然,到西藏的路很难走,虽然,每一个行者都必须经受高原反应的考验,但是,西藏依然那样的迷人,那样的让你怦然心动。

    是的,去过西藏之后,你就知道把西藏比作天堂是非常确切的。这儿是世界的屋脊,是仿佛伸伸手就可以碰触到蓝天,攥攥拳头就能把白云握在手心的地方,难道不是距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吗?在这里,高耸的雪山与广袤的草原并存;遍地的牛羊与蓝天边的白云相接;星罗棋布的湖泊与肆意纵横的河流交汇;金色的油菜花与葱翠的青稞交错生长。这里不仅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里既有雪山、冰川,也有热带的雨林和高山的原始森林。大自然是无私和慷慨的,它给了西藏地球上所有温度带的动物和植物,只要你在雪域高原上行走,你一定会被陶醉在美景之中,并且得到灵魂深处的洗礼,现在请跟我上路吧!

    失之交臂,布达拉宫

    对于西藏的向往,源于对地域文化的敬仰。世界如此之大,祖国如此辽阔,每个地方都有其独具特色的美,更何况是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高原呢?而对于拉萨这座城市,我则更是充满了期待。它不仅是西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处礼佛的圣地,是朝圣者心中的天堂。而“拉萨”的藏文意思正是“佛地”。

    是雪域高原的呼唤吗?还是与西藏有缘?应好友之邀,我与女儿和另一好友一家三口,在经历了两天两夜的长途跋涉之后,终于来到了这片地理纬度并不高的雪域圣地,恐怖的高原反应竟对我们无能为力。当夕阳的余辉染色这座梦幻城市的时候,我走出了拉萨站。几位在藏工作的朋友正夹道欢迎地迎接着我们。他们打着红色条幅:西藏,欢迎你们!我们热烈相拥,他们为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嘴里说着藏语“扎西德勒”,意为吉祥美好!朋友不是藏民,却用藏民最高的待客之礼欢迎了我们。我们再次拥抱在这座举世闻名的佛地。

    朋友们兴致勃勃地为我们一行接风洗尘,在一餐丰盛的晚宴之后,朋友特意开车绕布达拉宫一圈,让我们尽情欣赏布达拉宫的美丽夜景。西藏之旅,我曾数次留恋于布达拉宫前,欣赏它独特醉人的美。朋友告诉我,布达拉宫在拉萨相当于北京的故宫。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王宫,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

    而夜幕下的布达拉宫,通透玲珑得如同仙气十足的蓬莱岛,又梦幻飘渺得如同玉皇大帝的天宫。我们立于布达拉宫广场,只见一座玉雕般的城堡依托庞大的山体岿然屹立,又仿似巍峨的长墙森然。中间还簇拥着一片红色的建筑群,显得气派又整齐,令人赞叹不已。看着我们兴奋的表情,朋友指着布达拉宫对我说:“告诉你,中间红色的建筑就是红宫,是当年松赞干给大唐文成公主建的宫殿,而周围白色的建筑叫白宫。今晚先休息,留点悬念明日再来!”说着我们的车子驶向朋友早就预定的酒店。

    在我的家乡齐鲁之地正是一年中最炎热之时,可是拉萨的天气却出奇的凉爽,不,应该说是温和吧。朋友告诉我,在西藏这个时节才是春末呢。可不,我们睡了一个温和而舒适的夜晚。第二天早饭之后,大家又不约而同地希望去看布达拉宫。由于没有预约布达拉宫的门票,所以只能再次从外观上去瞻仰它的风采与神韵了。不到八点,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再次在晨曦中与之谋面。

    在拉萨,天空和地面就像是一对亲密的恋人,脉脉含情地深情对望,似乎随时准备着闭起眼睛倾情相吻,仿佛永远那么相看两不厌。在这儿,温暖明媚的阳光与蔚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同生共眠,相依相偎。天空那么低,云朵那么近。早晨的布达拉宫沐浴在一片清亮中,虽然变换了夜晚的金壁辉煌,却也多了几分庄严与凝重。我发现原来气势恢宏的布达拉宫是建在从山脚到山的大半腰,山与城与天空与云朵浑然一体。那些城堡式的建筑就像镶嵌于山体,而绝不凌驾于山巅之上,这些建筑就像是山不可或缺的部分,被山体紧紧拥抱着,安心地坐卧于山的怀抱。城依着山,山依着天,仿佛那云朵不是在天上,而是长在山上。朋友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位文字爱好者,他在西藏工作近十年,可以说是半个藏通了。为了尽地主之谊,他请了假为我们做起免费导游来。

    朋友告诉我们:布达拉宫坐落于玛布日山,其海拔3700米,又叫红山。布达拉宫占地总面积为36万平方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13层,高117米。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就其功能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地方,这便是白宫;二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各类佛殿,这便是红宫。

    他还告诉我们:“布达拉”是梵语音译,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音菩萨所居之处。相传藏族吐蕃王松赞干布好善信佛,迁都拉萨后,经常在拉萨近旁的山上诵经祈祷,给这座山取名为“布达拉”。后来,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的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宫。当年所建的布达拉宫高9层,共有999间宫室,加上红山上的修行室共1000间。然而世易时移,布达拉宫饱受历代的雷、电、战火之劫难,历尽沧桑,破败不堪,仅存法王洞和主殿帕巴拉康。现在所见的布达拉宫是十七世纪以来重新修建的。

    据史料记载,当时西藏称吐蕃,其首领松赞干布于公元7世纪初完成了对西藏真正意义上的大统一。大统一之后,他定法典、造文字,被誉为法王。他不仅励精图治,而且还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他果断地与尼泊尔和大唐联姻,几乎同时迎娶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王朝的文成公主。正因如此,西藏与周边地区加快了交融。两位公主进藏,均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佛教也开始传入西藏。经过历代藏王的尊佛敬佛,佛教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后来有藏族王室出家,佛教的势力也逐渐渗透到王权中。再后来逐渐演变为政教合一的政权。由于佛教在当地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地位,也导致了藏族成为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

    朋友还饶有兴趣地给我们讲了关于布达拉宫修建的一些轶闻传说。据载当时为了与大唐联姻,松赞干布派得力大臣禄东赞去求婚。禄东赞到达唐朝后才知道还有其他邻国也在向唐王求取文成公主。为此唐王出了几道题考这些使臣,优胜者才可以迎娶公主。这几道题目分别是:分出两端一样粗细的木头的根部与稍部;从有九曲细孔的玉中穿针引线;在五百匹小马与五百匹母马混杂的马群中分出母马与小马。这些看似刁钻的题目没有难倒禄东赞:他把木头放在水中,根据木头的密度大小分出了根与梢;他又把线拴住一只小蚂蚁,在玉的一端抹上蜂蜜,于是小蚂蚁寻着蜜的甜味帮他引出线端;他又把母马和小马进行分离和隔夜,第二天将小马逐一放出,每匹小马都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唐王觉得吐蕃使者非常聪明,于是又加试一题:使人把文成公主混在一群身材、装束和打扮都完全一样的宫女中,请禄东赞找出真正的公主。结果禄东赞毫不费力就找到了真正的公主。因为只有真公主戴了鲜花,引来了蜜蜂和蝴蝶围绕其飞舞。当时,唐王与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十分惊叹,认为能任用如此聪明之人的藏王一定更了不起,于是答应把文成公主许配给吐蕃王松赞干布。消息传到拉萨(当时称逻些),松赞干布立刻选址,下令修建红宫(后来经过历代达赖和班禅的修缮和扩建而形成了今天的布达拉宫的规模)迎娶文成公主。大约经过三年的施工和建造,红宫落成,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终成佳缘。这次和亲为后世汉藏两族的和睦与交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边听故事,一边行走在布达拉宫宫墙外的大道上,不时看到大批摇着转经筒行走的藏民,还有很多从远处“五体投地”磕着长头“走”来的朝圣者,心中不觉又生出一种油然的敬意。这种敬意不是来自对佛和教本身的敬畏,而是来自对这些教民无比虔诚信仰的尊敬。虽然我的心底对于他们对佛的这种敬意不以为然,但是在他们虔诚的行为面前,我的想法却显得有些猥琐与卑劣。据说这种朝拜是身敬、口敬与心敬的高度统一。其中有许多人带着他们一生的梦想,带着半生积聚的财富而来,只为把自己的积蓄献给佛,同时也把自己的余生献给佛。还有很多人,他们穷尽了一生都没有到达朝圣之地,因为他们死在了朝圣的路上。于是,他的同伴就会敲下他们的两颗牙齿继续前行,等到将来敬献于佛前。据说藏民这种虔诚的信仰来源于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得到了佛家的照抚,得到了达拉和喇嘛以及其弟子们的吃穿和医药等方面的接济,因此他们一定要回报佛家。朝拜就是他们一生的追求和向往,他们死后都希望被天葬,因为那是佛家一种最荣耀的葬仪。

    是的,虽然我还没有进入这座藏传佛教弟子朝拜的圣地,但我已经感受了这种虔诚和肃穆,放佛自己的灵魂也已经被洗礼了一样。怀着一种最虔诚的期愿,我希望赶集预约布达拉宫的门票,进入其中去零距离地瞻仰它,感受它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元素。想着想着,似乎已经看到了一如敦煌壁画的布达拉宫的墙壁,仿佛看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情形……

    可惜,最终由于我们旅游计划的改变和回程的提前,我们的这次进藏竟然没能进入到布达拉宫,这也许就是此次西藏之旅最大的遗憾吧!不过,布达拉宫依然给我留下了无穷的联想和悬念,我想我还是会再去的,因为它值得我去瞻仰!

    车水马龙,八廓古街

    那天,围着布达拉宫转了一圈,朋友又推荐我们去拉萨的八廓街转转。早就听说拉萨的八廓街是世界上有名的转经路和重要的商贸中心,更是拉萨著名的老城区。听说那儿不仅保留了很多传统的藏式建筑,而且还有著名的大昭寺。于是,我们一行人就像当地人一样,悠闲地踏上了那片城区。因为朋友有业务要忙,我便和女儿与同行的姬哥一家三口打车前往八廓街。

    在路上,出租车司机亲切地和我们交谈,聊拉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他说,其实现在拉萨已经成为一个多民族融合交流的城市,有好多外省的人来此打工或者定居,促进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他说自己就是从河南郑州来的,已经在此做的哥十多年了。他还告诉我们,拉萨作为一个省会大都市,其消费水平并不比内地和沿海的一些大都市低,甚至还远远高于其他一些地方,在这里挣钱和花钱都是很容易的。比如这八廓街是每个进藏游客都要来转转走走的。原来的八廓街只是围绕大昭寺的一条转经路,被称为“圣路”,可是现在已经扩展成了围绕大昭寺的一大片旧式老街区,包括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要转完这片区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边欣赏着拉萨城不同于内地的风光,一边愉悦地交谈。不一会,司机师傅就告诉我们:八廓街到了,可以下车了。

    我其实是一个不辨方向的人。下了车,根据司机师傅的指点,我们过了一个安检口,算是进入了八廓街了吧。刚进安检门,我们就被两位热情的请求给编小辫的生意人叫住了,他们用普通话与我们打招呼,说给我们编藏式小辫子。俩女孩自然巴不得,就连我和姬家嫂子在他们热忱的说服之下也编了花花绿绿的藏式小辫。不得不承认她们编辫子的技巧十分娴熟,一小会就给编了满头的小辫,好看极了!自我感觉变成了美丽迷人的藏族女子。我们着一头小辫,走进了那游人如织、店铺鳞次栉比的八廓街。只见大街和店铺里熙来攘往的全是人流。其中有很多是当地的藏民,他们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和特别黝黑的肤色很容易被辨认出来,而更多的则是一些来自天南地北和五洲四海的游客。

    特别喜欢八廓街的建筑,包括进藏时在路上看到的一些藏民的简单民居。总感觉这是一个追求细节和完美的民族,再简陋的房子其装饰也绝不简单,房子上所有的门和窗都是雕花与绘画的,没有随随便便和光光秃秃的。我想这一定与他们的佛教信仰有关。虽然我不知道那些花纹与图案的含义,但厚重的石墙上,镶嵌着不计其数的窗户,给人繁华之感。虽不多么高耸却林立有序的街区建筑,让我感受到异常的和谐与祥瑞,仿佛一切都与神秘的佛教有关,让人感到既神圣又庄严。我用手机不断地拍摄街区建筑和形形色色的人流。我喜欢这里平顶的建筑,厚重的砖石墙、装扮着精致图案、垂挂着流苏装饰的窗户,都是我所喜欢的样子。

    我们一行五人走在熙来攘往、热闹非凡的八廓街上,只见人们比肩继踵却也有条不紊地悠闲地逛着,仿佛并不买什么东西,只是随便看看。吸引我的除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蓝天白云下,我们没有强烈的购物欲望,只有游赏的喜悦。身处街市闹区,觉得这是一处浓缩了的拉萨物资贸易的市场,在这儿应该没有买不到的物件吧?作为一个从内地来的爱美的女游客,我自然对衣服和配饰感兴趣。而同来的姬家嫂子和两家的女孩自然也喜欢衣服,所以我们随便进了一家民族服装店,盘算着买一身藏族风情的衣服去拍照。服装店一家挨着一家,随便进入哪一家,都会看到既琳琅满目又大同小异的衣服和工艺品。

    千挑万选,还是钟情于风格别致的披肩。小床单一般大小,丝质柔滑的面料,精细绣工的民族图案,带着流苏的花边,让人爱不释手。我和姬家嫂子每人买了三五条,准备拿回家送给爱美的朋友和家人。后来我们又走进朋友推荐的一家饰品店,选购了几款蜜蜡和珠宝首饰,我还带回来一把好看又实用的牛角发梳,店老板交代是正宗的牦牛角梳子。最后,我们又走进另一家专营藏装的服装店,给女儿挑选了一款紫粉色的藏装。衣服有点太长,热情的藏族女售货员自告奋勇带着女儿到缝纫店给修了,直到女儿满意了才作罢。通过购买商品,我们发现当地的藏民其实都非常热情,其中有很多人汉语也说得特别流利,与我们交流基本没有语言障碍,一点不像入藏前人们传言的藏族人非常野蛮,不会算账,说什么当厕所收银员只能每人两元一个一个收的样子。

    在八廓街购物是很惬意的一件事情。走累了,可以走进任何一家酥油茶店去享受酥油茶的清香,还可以走进许多清真的面馆去吃面或者走进一家随意一家小吃店去品尝带有西藏特色的小吃,什么牦牛干、牦牛串啦,什么奶味甜点、糌粑、奶酪和藏式炒面拉什么的!就这样,我们边走边逛,边逛边品尝。不知道转了几转,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地来到了大昭寺门前。在这里,又遇见许多“五体投地”的朝圣者从四面八方涌来。站在大昭寺门口,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些虔诚的信徒,心中再次升起那种庄严和肃穆的感觉。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或“觉康”,藏语的意思为佛殿,它位于拉萨老城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大昭寺也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的,寺内供奉着12岁的释迦牟尼像等身像,传说是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的,所以拉萨有圣地之誉。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现在的“拉萨”。

    大昭寺自建成后已经历时1300多年,经过元、明、清历朝的修改和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也叫八角街。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站在大昭寺门前,望着寺前终日缭绕的香火,看到信徒们虔诚叩拜在门前青石地板上的“等身长头”,我仿佛看见了寺内那万盏长明的酥油灯,一种敬畏和感动又不期然而至……

    日光之城,史诗巨作

    拉萨作为世界屋脊上的一座省会城市,其海拔相对于周边来说并不高。它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的北侧,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的河谷平原地带,平均海拔仅有3658米。因此拉萨城就像一位婴孩躺在周围一圈山的怀抱里,让人感觉特别安全。拉萨城全年多晴朗的天气,降雨又比较稀少,因此人们形容拉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其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
    日光之城,让拉萨成为了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它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等荣誉称号。确实如此,行走于那么天蓝云白的城市,没有摩天的高楼大厦,却有着熙来攘往的车海与人流。老城区与新城区和谐融洽地共处同一片日光和月光之下,让人感受到拉萨确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文明与现代化的元素相互交融,让拉萨显示出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魅力和风情。

    刚来拉萨的前两天,我们自由自在地呼吸着这座城市清新的空气,在宾馆的房间里看近处林立的楼群、看远处碧绿却没有一棵树的草山。偶尔还会看见爬到草山顶上悠然啃着紧贴地面青草的牦牛群。曾经慨叹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别致的风景,诚然这儿的草山是我从来不曾见过也不会想到的,它让我非常震撼。的确,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精灵,如果不是这样的草山,哪里会有这样壮实的牦牛呢?有时候,我们就会从这钢筋水泥和电暖空调的房间里去到街上闲逛或者到超市里购物消遣,俨然我们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一样。
    这天下午,朋友来电话说:“下午晚饭后领你们去一个好地方,咱们去看一场好剧。来到拉萨,如果不去看,会觉得亏了!”“什么好剧,值得我们千里遥远地来观看?”我问。“去了,便知道了!”朋友挂了电话。

    接到朋友的电话,我们开始怀着激动的心等待朋友下班。五点一刻,朋友来到宾馆接我们。早就等不及的我们,依次抬脚上了他的车,边走边聊。“嗨,什么剧呀?这么神秘?”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问。“不神秘,你们猜!关于拉萨,历史上什么事件最出名?”朋友反问。“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和亲唄?”同来的几个孩子说了话。“对头,咱们啊,今晚就去看大型史诗剧,也叫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朋友一边驾车,一边给我们讲,“你们见过以星空为幕,以山川做背景来演出的吗?这部大型实景剧就是以拉萨的自然山川为背景,在高原圣域璀璨的星空下,讲述大唐王朝文成公主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故事的,其演员阵容达到了一千多,确实是一个以天地自然为舞台的大型剧作,其震撼程度不是用语言可以形容的,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我坐在车里,不辨方向。大约过了四五十分钟,朋友指着前方山坡上的一处建筑群告诉我们:“看,那便是文成公主大剧院了!”我们都兴奋地抬头观望,只见一簇恢弘的建筑群很是眼熟,似曾相识,我们都感到很惊奇。不等我们询问,朋友又告诉我们:“看吧,这像不像布达拉宫啊?它可与布达拉宫相视,遥相呼应呢!”经朋友这样一提醒,果然觉得它与我们刚去过两次的布达拉宫的布局差不多不仅又是一番赞叹。又行了一会,终于来到这群建筑的脚下。从低处仰望这恢弘的建筑,它的背后是隐约露着山之肌肤的浅草盈盈的草山。剧场红白相间的色系,看上去非常鲜艳美观。沿着一级一级的台阶攀升,两边全是店铺,林林森森的数也数不清,卖什么的都有。而沿着台阶,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小巧玲珑的白塔,整齐地排列了一长溜,旁边还有一长排转经筒装饰,显得民族味十足,地方特色浓郁。如果善于观察,你会发现,在西藏的每条街道上都会有白塔时不时映入人们的视野,我想这一定也与藏民全民信仰佛教有关。

    当时已经是晚上七点了,感觉太阳还有点高和耀眼。我们随意走进一家书店,店名叫做“天堂时光”,欣赏着店里的各类书籍,其中最多的是有关西藏历史文化的典籍。孩子们是喜欢看书的,每个孩子都挑了自己喜欢的书,付了钱我们走出了书屋。在小摊位买了一些特色小吃,坐在夕阳余晖染色下的非常干净的台阶上,很享受地用完了。大概8点半时候,朋友给我们每人分发了门票,我们各自拉着自己家人的手,夹杂在人流中进入剧院。在朋友的引领下找到自己的露天座位,等待演出开始。

    我们来不及目测这座剧院有多大,只听朋友说可同时容纳4000余人观看,而且其票价依据不同的席位分为380元、480元、580元、880元、1280元不等,即使这样的价格,剧目从周一至周日每晚9点到10点30 分,都会场场爆满,可见剧目的引人之处。我们买的票价是最便宜的,所以只能在露天的座次上观看,不过这样的“硬座”距离露天大舞台倒是最近的,而且我们的座次正好距离演职人员入场地,所以很容易看清楚这剧作的演员阵容是怎样的。

    随着天色逐渐暗下来,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只见人头攒动,一批一批的演职人员准备上场了。看过整场剧目之后,你才会了解到这部巨著确实是规模宏大,场景震撼的,它综合运用了大唐歌舞和西藏地区流传久远的藏舞、藏戏等艺术形式,配合人工舞台和高科技视听技术,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等元素,讲述着一个鲜活而又久远的历史故事,让那个已经载入中国史册的故事盛装而华美地再现,那种震撼仿佛将整个盛唐复活开来,就像大唐的疆域那样辽远而富庶,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共鸣与震颤,让人仿佛=似回到了那个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代,同时也看到了文成公主进藏后吐蕃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史诗剧《文成公主》,全剧分五幕。第一幕为大唐之韵。剧情为:在黑色的夜幕中,随着几束灯光打向空旷的夜空,你会发现剧院对面的绿草山上,突然就出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无疑那就是盛唐的皇城和宫殿。而与此同时浩浩荡荡的吐蕃求亲的队伍正在向着那座宫殿而来,而宫殿里身着大唐盛装的官员和许许多多的装束一样的“公主”也已经列好了队伍。仔细看去,观众们能够明白,一边是大唐的金銮殿大明宫前成百的文武大臣觐见唐王李世民,而另一边则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出的使者禄东赞正待求婚。接着是禄东赞揭开唐王所出的谜题,从百名“公主”里,成功地找到了头戴鲜花,吸引来蝴蝶的真正公主文成,然后唐王许嫁,文成公主带着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以及仕女们随同吐蕃使者颠沛起行。在这一幕中,场面的浩大与宫殿的金碧辉煌以及人物华美的盛装,在夜幕中显得特别璀璨和流光溢彩,凸显了大唐盛世的风光。这效果应该与领先的灯光有着不可分割的作用。

    第二幕为天地梵音。这一幕表现文成公主离开唐都长安,一路辗转流离前往逻些城(今拉萨),进入藏地的情形。从长安到逻些城,三年的漫漫历程,经过了几番酷夏与寒冬。风雪载途,前路艰险。公主离开故国故土,思乡之情日盛,而和亲重任又让她对吐蕃和那个未来的夫君赞普充满着期待与憧憬。她毅然摔碎日月宝镜来斩断乡愁。只听见剧中歌词有一句为: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可见文成公主确实是一位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奇女子。直到今天我们还从历史课本上学到她进藏,对当地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在这一幕中,观众不仅聆听到了灿烂的唐音,观赏到了原生态的藏舞、藏戏,还能听到藏族僧人低昂悠远的佛号念唱,而且独具音乐的感染力。让人深切感念文成公主嫁程的艰险和关山重重。

    第三幕为藏舞大美。这一幕表现的是文成公主一路带着金鞍玉缰、绫罗绸缎,书卷典籍等嫁妆,怀揣着美好的愿望与遐想前往吐蕃,途中她做了一个美梦,梦见自己与心爱的赞普相会。梦境中鲜花盛开,有情人月下花前,自是良辰美景无限美妙。在这一幕中,藏族民间舞蹈在舞台上精彩纷呈,大型舞蹈场景,将藏族舞蹈的原发性、宗教性和神秘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本幕中把传统的歌舞与现代舞美元素融为一炉,构成了剧作的华美乐章,令人精神十分振奋。

    第四幕为高原之神。这一幕表现的是松赞干布为迎娶远道而来的大唐公主,带领百姓们修建布达拉宫的情形。在此幕中,百姓们用欢快的“谐钦”舞蹈歌颂松赞干布的丰功伟绩;用盛大的“打阿嘎”体现劳动场面的热烈。藏民百姓,心甘情愿为他们最伟大的首领迎娶大唐公主,做着巨大的努力和贡献。这一幕充分地说明了松赞干布就是藏族人们心目中的高原之神,而文成公主则是和平与幸福的使者,是他们心中最美的女神。

    第五幕为藏汉和美。这一幕表现的是松赞干布终于娶到大唐最美丽的公主,剧中圣光普照,万民欢腾敬仰,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一个伟大的时刻,这也标志着汉藏两族的历史性的交融。在这一幕中,原生态的藏族歌舞与盛世大唐之音交相呼应,又一次带来汉藏文化交融的视听盛宴。

    大型史诗剧《文成公主》,在整场剧目的演出过程中,各个场景的转换、各城堡、山川、日月等道具的显屏以及风霜雨雪的真实模拟,还有游牧歌舞的情形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的场景,都是那么真实而惊心动魄。剧中马群的奔腾,风雪的来袭都让现场观众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涵义。看完这场惊心动魄、华美无比的大型情景剧,观众们纷纷与演职人员合影,久久不肯离去。

    出了剧院很久,然而那一幕幕慑人心灵的场景,仍在眼前不断闪现。不得不说,这真是一部深入汉藏两族文化和民族风俗的大剧。西藏之行,观此雅剧和大剧,不虚此行。

    那根拉山,纳木措湖

    进藏的第四天,我们报了当地的旅行社,跟团去西藏著名的景点纳木错湖游玩。那天早晨6点,我们在布达拉宫白塔一代乘上了旅游车。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了从拉萨到纳木错的一日游。

    我们的旅游车从拉萨向北穿行在茫茫草原上,随着天色越来越明亮,我们的心有说不出的激动和兴奋。终于看清窗外的风景,这儿既有大块的平原,也有起伏的山川。不过,不管是平原还是山川,全是一望碧绿的草。草原或者草山上遍布的全是悠闲啃着青草的羊群和牦牛群。我们看不见有牧羊和牧牛的藏民,也很少看见村落和牧民的毡房,我纳闷这些牦牛和羊群是如何回家的?也许它们是跟着头羊和头牛的吧?这大草原上,那么静,那么美,显得特别单纯。有时候,走上几十里或者上百里也遇不到一个人,这儿的天地真是够宽广!难怪牧民的性格都是那么豪放呢!

    随着旅游车的进发,导游一路提醒着大家预防路途的颠簸和缺氧的应急知识。每当经过一个村庄或者有名的山川都会给大家介绍一些景点常识和典故。其余时间,有的游客在看手机,也有的游客在打盹。不知过了多久,车子来到了一座山口。就听导游提醒游客:“各位游客请注意,那根拉山口快要到了,那儿海拔5190米,是一处号称生命禁区的山口,也是经过念青唐古拉山进入纳木错必经的一个山口,山口的石碑刻有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著名的情诗,大家可以在此处稍作停留,欣赏一下这儿迷人的风景和厚重的人文元素。提醒大家注意保暖哦!”游客听闻,都振奋起精神,穿上一些厚衣服,准备下车。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